海藻酸丙二醇酯,别名藻朊酸丙二酯、藻酸丙二酯、丙二醇藻蛋白酸酯、褐藻酸丙二醇酯,是由部分羧基被丙二醇酯化,部分羧基被碱中和的藻酸类化合物。
海藻酸丙二醇酯(PGA)是一种新型的优良食品添加剂,由天然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深加工制成,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,水溶后成粘稠状胶体。常作为饮料产品的增稠、稳定、乳化剂使用。
海藻酸丙二醇酯除具有增稠作用外,还因其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,又具有乳化能力和泡沫稳定性,对油性胶体有稳定作用;其结构碱性分解酸性稳定故又具有耐酸性;因本品是非离子型化合物,因此对一些金属离子也很稳定,不会凝固析出。
产品性质:
白色或略带黄白色的纤维状粉末或粗粉,几乎无臭,无味。能溶于水、稀的有机酸溶液,不溶于甲醇、乙醇、苯等有机溶剂中,但部分酯化后的产品能溶于含量60%以下的乙醇溶液。其ph值为3—4(1%水溶液),易吸湿,加热至55℃时变褐色,220℃时产生炭化,400℃时产生灰化。其相对密度为1.46。在ph3—4的酸性溶液中既不成凝胶,也不产生沉淀。具有抗盐析能力,除铜、铬、铁(三价)、铅、钡等离子不稳定外,对其他金属离子均稳定。
应用:
作为增稠、稳定、乳化剂用于酸奶、冰淇淋等,产品表面平滑,无凹凸现象,口感醇厚。
作为稳定、乳化剂用于奶酪等乳制品,产品膨化、乳化效果好,口感舒适。
作为泡沫稳定剂用于啤酒,产品泡沫洁白细腻,挂杯持久。
作为耐酸、乳化、分散剂用于各类果汁饮品,产品无沉淀、无分层,油类成分稳定。
作为改良剂用于面粉、面条和方便食品等。
此外,还可用于番茄酱、肉类沙司、酱油、乳化香精、糖浆、糖衣等。
我国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》(GB2760-2024)规定:海藻酸丙二醇酯的最大使用量,乳及乳制品(13.0特殊膳食用食品涉及品种除外)(01.01.01巴氏杀菌乳、01.01.02灭菌乳和高温杀菌乳、01.02.01发酵乳、01.03.01乳粉和奶油粉和01.05.01稀奶油除外),果蔬汁(浆)类饮料,咖啡(类)饮料:3.0g/kg。
调制乳,风味发酵乳,含乳饮料:4.0g/kg。
淡炼乳(原味),氢化植物油,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(02.02.01.01黄油和浓缩黄油除外),0.2.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,包括混合的和(或)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,果酱,可可制品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,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,胶基糖果,装饰糖果(如工艺造型,或用于蛋糕装饰)、顶饰(非水果材料)和甜汁,生湿面制品(如面条、饺子皮、馄饨皮、烧麦皮),生干面制品,发酵面制品,方便米面制品,冷冻米面制品,面包,糕点,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,其他焙烤食品,调味糖浆,植物蛋白饮料:5.0g/kg。
冰淇淋、雪糕类:1.0g/kg。
半固体复合调味料:8.0g/kg。
饮料类(14.01包装饮用水、12.02.01果蔬汁(浆)、14.02.02浓缩果蔬汁(浆)除外),啤酒和麦芽饮料:0.3g/kg。
FAO/WHO(1994)规定:青刀豆、黄刀豆、甜玉米、蘑菇、芦笋、青豌豆等罐头为10g/kg(单用或合用总量,以下相同);干酪为8g/kg;乳脂干酪为5g/kg;冷饮为10g/kg;番茄酱为2—5g/kg;大豆饮料为1—2g/kg;酸黄瓜为5g/kg。
(上述部分内容摘自360百科,如有侵权,立刻删除)
生产许可证号:
SC12237110211629
执行标准:
包装规格:
复合袋,25公斤/袋。